微培训
所谓“微培训”模式,既可以理解为“微知识”,也可以理解为“小故事讲大道理”等。总之,“微培训”的特点全在一个“微”字上,其表达形式表现为小、精、专。
在培训形式上,“微培训”更为自由、灵活。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微信朋友圈、微博、Q**等手段,让员工在工作之余“见缝插针”地学习,有效地解决“工学矛盾”。
常见的统一培训往往强调由上至下的培训覆盖率,却难以保证培训的效果。而“微培训”借助微信“朋友圈”或Q**,集中了相同行业、相同技术的企业员工,以每位培训对象为核心,构建开放式的环境,向培训对象传播“微知识”和“微技能”,通过学员、群体间的层层传递和放大,形成纵横交错的培训“辐射网”,使员工培训内容相互交叉、多层覆盖,在更短的周期内补足员工的“短板”。这种形式,既提升了培训效果,又确保了学习的覆盖面。
相对于那些动辄数天,少则大半天的企业培训,“微培训”因其短小精练而更受企业员工欢迎,就算是令人头痛的专ye知识,要熟记于心,也不过分分钟而已。某公司为给员工提供生产、营销、an全、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,每天向员工发送一条核心业务学习短信。一条短信看似微不足道,但经过日积月累,聚沙成塔,便成为员工便携式的“口袋书”。
个人认为,企业在进行内部培训时,应根据需要及培训对象思维方式的变化,与时俱进,大胆创新,在内部培训上启动“微培训”模式。

